分類

教育新聞

2024-01-20

113學測整理包/多校系個申參採科目下修 必考重點、考場規則一次看

教育新聞
113學年新型學測將於2024年1月20(六)、21(日)、22(一)日共三天舉行,考試科目包括國文、英文、數學 A、數學 B、社會、自然共6科、7節次。受少子化影響,不少大學校系在繁星推薦、個人申請管道調整參採113年學測科目,考生可先行查詢預做考前重點準備。
READ MORE
.

教育新聞
113學年新型學測將於2024年1月20(六)、21(日)、22(一)日共三天舉行,考試科目包括國文、英文、數學 A、數學 B、社會、自然共6科、7節次。受少子化影響,不少大學校系在繁星推薦、個人申請管道調整參採113年學測科目,考生可先行查詢預做考前重點準備。
READ MORE
.

113學年新型學測將於2024年1月20(六)、21(日)、22(一)日共三天舉行,考試科目包括國文、英文、數學 A、數學 B、社會、自然共6科、7節次。受少子化影響,不少大學校系在繁星推薦、個人申請管道調整參採113年學測科目,考生可先行查詢預做考前重點準備。

若和去年數據比較,112學年申請入學參採4科的校系共582個,113學年則減為532個;參採三科的校系則從885個,略減至853個。而112學年申請入學參採二科的校系共542個,113學年則略增至549個;僅參採一科的校系則從217個,增至270個,其中又以僅參採「國文」一科的校系最多。

此次考試若攜帶寵物、昆蟲入場,將有罰則,考生要注意勿違反規定;另外,新型學測採卷卡合一,考生須於「確認後考生簽名」欄以正楷簽全名,違者將扣減其該節成績1級分。

歷年最大宗違規均為未攜帶應試有效證件正本,考試當日務必攜帶應試有效證件,有效證件正本包括身份證、有照片的健保卡、汽機車駕照、護照或居留證、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證明等,學生證則為「無效證件」,請考生務必留意。

●考試日程表、測驗範圍

●歷屆試題整理

國文、國寫、英文、數學、社會、自然歷屆試題

●重要學測連結&行事曆

2021-08-27

重大變革! 明年起分科測驗每科改為60級分

教育新聞
大學分科測驗明年一科改為60級分

明年起大學指考更名分科測驗,原定每科滿分為45級分惹議。大學招聯會今天宣布,常委會今日開會後,決議呼應外界意見,調整為每科60級分,並增加分發入學同分參酌比序項目。分科測驗共考數甲、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7科。

READ MORE
.

教育新聞
大學分科測驗明年一科改為60級分

明年起大學指考更名分科測驗,原定每科滿分為45級分惹議。大學招聯會今天宣布,常委會今日開會後,決議呼應外界意見,調整為每科60級分,並增加分發入學同分參酌比序項目。分科測驗共考數甲、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7科。

READ MORE
.

明年起大學指考更名分科測驗,原定每科滿分為45級分惹議。大學招聯會宣布,常委會開會後,決議呼應外界意見,調整為每科60級分,並增加分發入學同分參酌比序項目。分科測驗共考數甲、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7科。

招聯會執行秘書王文俊表示,分發入學管道只以各校系採計的分科測驗成績為單一標準,沒有後續的甄試。為避免醫牙、師培、公費生等人力管控系組若發生同分情況無法增額,招聯會請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委員會依107到109年考生所填的志願序,將成績轉換為45、60、75三種級分模擬分發,確認60級分降低同分增額的情況更有效,因此常委會決議改採60級分。

王文俊說,招聯會將在近期內將召開會員大會完成相關程序,在111學年分科測驗、分發入學簡章定案前正式公布此事。

招聯會表示,未來也將提供108至110年考試分發入學管道成績,並改以60級分制換算後,各採計科目組合的各級分人數比例、各校系的最低錄取級分數等資料,協助高中端更有效輔導學生選填志願

圖/文取自聯合報

原文:重大變革! 明年起分科測驗每科改為60級分

2021-06-29

明年大學考招時程公布 七月十一、十二日分科測驗

教育新聞
教育部108學年實施十二年國教新課綱,連動大學自111學年將實施考試招生新制,期間教育部雖一度規劃考招日程大幅延後,但引發招聯會及大學反彈,教育部昨日(6/28)公布最新調整定案的明年新考招日程表,大學申請入學6月15日放榜,分科測驗訂7月11、12日實施,考試分發入學結果則8月12日放榜,考生有足夠準備時間可銜接大學9月中旬開學。
READ MORE
.

教育新聞
教育部108學年實施十二年國教新課綱,連動大學自111學年將實施考試招生新制,期間教育部雖一度規劃考招日程大幅延後,但引發招聯會及大學反彈,教育部昨日(6/28)公布最新調整定案的明年新考招日程表,大學申請入學6月15日放榜,分科測驗訂7月11、12日實施,考試分發入學結果則8月12日放榜,考生有足夠準備時間可銜接大學9月中旬開學。
READ MORE
.

教育部108學年實施十二年國教新課綱,連動大學自111學年將實施考試招生新制,期間教育部雖一度規劃考招日程大幅延後,但引發招聯會及大學反彈,教育部昨日(6/28)公布最新調整定案的明年新考招日程表,大學申請入學6月15日放榜,分科測驗訂7月11、12日實施,考試分發入學結果則8月12日放榜,考生有足夠準備時間可銜接大學9月中旬開學。

申請入學 六月十五日放榜

教育部表示,下學年大學考招日程規劃,經相關考招單位確認,大學學測訂在1月21日至23日、分科測驗在7月11日至12日辦理;而入學管道中,繁星推薦在3月中、下旬舉辦,申請入學從3月下旬開始報名、5月19日至6月5日間辦理二階甄試、6月15日放榜,至於最晚的考試分發入學則訂8月12日放榜。

考試分發 八月十二日放榜

其中,111學年大學招生新制也要採計新的高中三年學習歷程檔案,但不少高中憂心高三下學期學習恐與考招作業時間衝突與排擠;教育部說明,為使考招可依日程進行,將來考生提供大學申請入學的線上審查資料,主要是高中前五學期的修課紀錄與六個學期學習成果及多元表現,至於第六學期成績,改由各高中用PDF檔直接傳送大學甄選會,整理後再補給大學校系審查。

申請新制 採計學習歷程檔案

教育部指出,明年考生可在3月31日公告申請入學一階篩選名單後,四月下旬前再針對一階通過的校系來準備,上傳前五學期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等資料,並在五月中旬前完成傳送所有申請資料即可。此外,明年大學第二階段甄試與現行相同,維持三個週末時間,應可避免校系甄試大撞期。

圖/文取自自由時報

原文:明年大學考招時程公布 七月十一、十二日分科測驗

2021-06-21

頂大商管學系變自然組 衝擊高中生

教育新聞
111學年起,台大、政大、台北大學及成大等校的商管學系,在申請入學採計學測數A、在分發入學採計學測數A或分科測驗數甲成績,以招收自然組考生為主。高中端直言,招聯會4月30日才公布這項改變,已造成學生及老師疲於應付。圖/文取自中國時報
READ MORE
.

教育新聞
111學年起,台大、政大、台北大學及成大等校的商管學系,在申請入學採計學測數A、在分發入學採計學測數A或分科測驗數甲成績,以招收自然組考生為主。高中端直言,招聯會4月30日才公布這項改變,已造成學生及老師疲於應付。圖/文取自中國時報
READ MORE
.

過去大學商管學系被視為社會組學系,但明年起,台大、政大、台北大學及成大等校的商管學系,在申請入學採計學測數A、在分發入學採計學測數A或分科測驗數甲成績,以招收自然組考生為主。高中端直言,招聯會4月30日才公布這項改變,已造成學生及老師疲於應付。

高二應修數A 高三修數甲

108課綱首屆高中生,現在是高二,明(111)年適用新大學考招制度。以傳統觀念來分,自然組傾向學生高二應該修數A、高三修數甲,社會組傾向學生高二修數B、高三修數乙。學習難度上,數A、數甲比數B、數乙高出許多。

招聯會4月30日公布大學校系申請入學及分發入學採計數學科的狀況,其中商管學系採計方式跟以前有很大不同,造成高中端的衝擊,他們希望教育部及招聯會再進行調整,以免傷及考生升學權益。

4/30公布 師生疲於應付

升學專家劉駿豪表示,台大、政大、北大及成大等校絕大多數商管學系,明年申請入學採計學測數A成績、分發入學採計學測數A或分科測驗數甲成績,這都以招自然組傾向考生為主,社會組傾向考生幾乎沒有機會。

北一女前教務主任、數學科老師吳銘祥說,招聯會4月30日公布這些資料,已衝擊教學現場,造成第一線老師及學生疲於應付。有些學生高二修數B,但如興趣轉變,想在大學時讀商管學系,必須在課堂外自行再去補充學習數A課程,而要做這樣的調整其實非常困難。

台大直言 數學是必備能力

吳銘祥說,依新大學考招制度,高二修數B的學生,未來升學選擇變得很窄,只有性向明確在文史哲才適合走這條路。而以北一女來說,高二全部學生有23班,有22班是修數A,僅1班修數B。高二修數A,未來升學之路比較寬廣。

台大副教務長詹魁元表示,大學商管科系正在轉變,愈來愈多解析數學、圖表的課程內容,微積分、統計學都是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之前台大到各高中宣導時,已透露「台大商管學系很數學」,以後要招數學能力比較好的學生。這樣的改變,確實對高中教學造成衝擊,他們會有點辛苦,但應該盡速調整因應。

圖/文取自中國時報

原文:頂大商管學系變自然組 衝擊高中生

2020-12-14

學習歷程審查 三重二不原則

教育新聞
111學年大學個人申請入學將採計高中學習歷程檔案,大學招聯會昨公布大學審查學習歷程「三重二不」原則,包括重視校內學習活動勝過校外、在精不在多等;且大學看課程學習成果至多三件。 大學個人申請分為第一階段篩選和第二階段甄試,學測成績占比小於等於百分之五十,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包括書面資料審查、面試及小筆試等。111學年起,書審資料將從學習歷程檔案中勾選製作。圖/文取自聯合報
READ MORE
.

教育新聞
111學年大學個人申請入學將採計高中學習歷程檔案,大學招聯會昨公布大學審查學習歷程「三重二不」原則,包括重視校內學習活動勝過校外、在精不在多等;且大學看課程學習成果至多三件。 大學個人申請分為第一階段篩選和第二階段甄試,學測成績占比小於等於百分之五十,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包括書面資料審查、面試及小筆試等。111學年起,書審資料將從學習歷程檔案中勾選製作。圖/文取自聯合報
READ MORE
.

新課綱上路一年多,外界不斷呼籲大學端公開審查標準,招聯會執行秘書戴念華表示,學習歷程有三個「重」,包括重視基本素養展現的核心能力、重視校內學習活動及重視資料真實性及學生自主準備。

另有兩個「不」,第一「不是學系所列每個項次都要具備,大學重視多面向的參採」。第二「不是以量取勝,重視學習過程的反思」。戴念華指出,與其衝量,不如選一篇感動委員的資料。學生若只是堆積缺乏意義的資料,反而讓教授看不出重點和特色,無加分效果。

戴念華說,學習歷程上傳項目包括課程學習成果,明確規定由學生在高中課程中製作的書面報告、實作作品、自然科學領域探究與實作成果、社會領域探究活動成果,都是以校內課程為主。每生每年可上傳六件,學生最後從十八件中最多選擇三件給大學。

教育部高教司長朱俊彰表示,現行大學個人申請第二階即有書面資料審查,一一一學年起並沒有改變個人申請相關書審面試規則,也未改變個人申請總成績學測成績占比。新增的學習歷程,高中生仍可選擇像目前一樣,等到高三下學期,再用一兩個月用PDF做備審資料,只是會少了數位化與教師認證。

中央大學教務處招生組長周弘偉表示,如果一系重視數理能力,系上會表示將參考數理成績、數理相關競賽、數理相關檢定,是因為覺得三個項目都有參考價值,但不等於三個都要傳。大學是採綜合的審查,不會因為少一項就扣十分。

台灣大學副教務長詹魁元建議高中生自問「如果這活動不放在備審資料,你還想不想去?」如果還是想去,那才值得去。如果是為了放入學習歷程,恐怕會跟期待有落差。

圖/文取自聯合報

原文:學習歷程審查 三重二不原則

2020-11-12

逾六成國一生照課本做實驗 新課綱探究實作挑戰多

教育新聞
108課綱強調探究與實作,國高中實驗課節數增加。國家教育研究院調查2738名國一學生,發現逾六成學生實驗課都按照教師或課本的指引操作,很少自己提出研究問題,探究精神不足。自然科學領域學者則批評探究與實作新制欠缺配套,部分教師目前尚無能力帶領學生想題目,中學現場實驗器材也不足。圖/文取自聯合報
READ MORE
.

教育新聞
108課綱強調探究與實作,國高中實驗課節數增加。國家教育研究院調查2738名國一學生,發現逾六成學生實驗課都按照教師或課本的指引操作,很少自己提出研究問題,探究精神不足。自然科學領域學者則批評探究與實作新制欠缺配套,部分教師目前尚無能力帶領學生想題目,中學現場實驗器材也不足。圖/文取自聯合報
READ MORE
.

108課綱強調探究與實作,國高中實驗課節數增加。國家教育研究院調查2738名國一學生,發現逾六成學生實驗課都按照教師或課本的指引操作,很少自己提出研究問題,探究精神不足。自然科學領域學者則批評探究與實作新制欠缺配套,部分教師目前尚無能力帶領學生想題目,中學現場實驗器材也不足。

國教院測驗及評量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黃馨瑩調查發現,逾半數中學生在實驗課上照本宣科,很少自己提出研究問題,與「以學生為本」的實驗教學有差距。

少數能自己蒐集和分析資料的學生,科學成績確實較高。調查指出,約三成的學生能自己決定要蒐集哪些資料;約一成學生有能力決定如何呈現數據、紀錄數據,並用自己的方式找出資料間的關係。

黃馨瑩說,科學實驗像是魔法,魔法棒應在學生手上,讓他們探究自己想探究的問題、能規畫要蒐集哪些資料,並自主決定如何呈現分析結果,科學成績將提升。

對此,教師指出,若要讓實驗課擺脫課本,落實實驗精神,授課教師是很重要的角色。台中市忠明國中理化教師賴志忠說,實驗課秩序難管理,有老師認為在一般教室「講授實驗」較有紀律和效率,學生成績也沒因此往下掉,不需因新課綱調整教學。做實驗也不只是動手玩器材,教師的引導教學能力也很重要。

開設課程協助中學生物教師增能的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兼任教授周成功指出,「自己提出問題」是科學研究中最難的關卡,平時專注研究的大學教師都得花許多時間想,更何況是中學教師與學生。他建議教育部由上而下推動大學與高中端合作,若高中教師有新的實驗構想,可找大學教師協助檢視,有效提升新課綱的實驗課教案品質。

周成功建議,中學端折衷作法是運用實驗課,重現偉大科學家的經典實驗,比如帶領學生執行酵母菌雜交實驗,驗證課本介紹的孟德爾遺傳定律,了解科學家發現問題到找出解答的過程。不過中學實驗器材有限,能做的實驗範圍也受限。

圖/文取自聯合報

原文:逾六成國一生照課本做實驗 新課綱探究實作挑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