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學年度起,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辦理分科測驗,包括數學甲考科、歷史考科、地理考科、公民與社會考科、物理考科、化學考科、生物考科,將依據108學年度實施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課程綱要(簡稱108課綱)命題。有關各考科測驗內容之調整,請參考大考中心公布之各考科考試說明,內容包含測驗目標、測驗內容、試題舉例等。為提供各界參考,大考中心再公布各考科參考試卷,內容包含參考試卷說明、整卷試題、答題卷、參考答案/評分原則、試題解析等。
👇以下為參考試卷之公布說明連結👇
相信有人真的在乎孩子的學習!協助孩子建立積極、正向的學習態度,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方式,是精習塾重要的核心價值理念。透過經驗豐富的師資引導,梳理出學習盲點與問題,並培養主動學習的好習慣,進而達到有效果的學習成就。
111學年度起,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辦理分科測驗,包括數學甲考科、歷史考科、地理考科、公民與社會考科、物理考科、化學考科、生物考科,將依據108學年度實施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課程綱要(簡稱108課綱)命題。有關各考科測驗內容之調整,請參考大考中心公布之各考科考試說明,內容包含測驗目標、測驗內容、試題舉例等。為提供各界參考,大考中心再公布各考科參考試卷,內容包含參考試卷說明、整卷試題、答題卷、參考答案/評分原則、試題解析等。
👇以下為參考試卷之公布說明連結👇
108學年第一學期各校學生上傳學習歷程統計出爐,明星私校如再興、延平高一生平均上傳率達九成八,完工作品數早已高於規定上限;明星公校如建國中學上傳率僅八成八。圖/取自2020高雄教育節節目頁面
108學年起高中生要建置「學習歷程檔案」,每學年須上傳至多六件學習成果到教育部平台,攸關未來升學成績。本報取得國教署統計上學期全台高中生預先上傳情形,明星私校如再興、延平高一生平均上傳率達九成八,完工作品數早已高於規定上限;明星公校如建國中學上傳率僅八成八。
私校指出,每學期都上傳一定件數,將來有更多元的選擇,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公校則認為,學生這一學年結束上傳即可,作品也不必傳太多,依教育部規定即可。
按規定,學習歷程應建置項目包括基本資料、修課紀錄、學習成果、多元表現四項。「學習成果」要經教師認證,學生可上傳多件作品,再由各校每學年挑選至多六件到教育部平台;「多元表現」每學年至多挑選十件上傳。
國教署統計各校學生上傳學習成果情形,明星私校如薇閣、再興、東山、延平等校上傳率都達九成八,高於建中的八成八。私校生平均上傳件數也在七到九件之間,高於公校的四到六件。
延平高中教務主任馬根善表示,校方要求每名學生每學期上傳三件學習成果,他們認為課程作品「有備無患」,比如某生到高三才決定念牙醫,突然發現沒有美術課成果,升學恐扣分。每學期都上傳一定件數,將來才有更多元的選擇。該校也鼓勵家長和導師一起扮演督促學生的角色,積極投入學習歷程建置。
馬根善也說,延平為充實大家的資料,開設符合大學各學群的選修課程,開課總數也高於教育部要求。另也替學生規畫社團等課後活動,推薦相關營隊,充實學習歷程中的多元表現內容。
建國中學校長徐建國則說,教育部規定的是上傳上限而非下限,學校只會提醒學生不要傳太多。高雄女中校長林香吟分析,私校有招生需求,衝數量之下上傳率自然高。公校則按部就班處理,要求學生在這一學年結束上傳即可。但雄女會特別請學生留意對於上、下學期對開的課程,因為這些課如果上學期沒修,下學期就修不到,修課時應列入優先排序。
負責建置國教署學習歷程檔案資料庫的暨南大學教授洪政欣說,雖然目前上傳率有高、有低,但最後勾選上傳的件數有上限,學習歷程重質不重量。他也說,每個學校都代表一個品牌,若真的有私校直接替學生打造完美的學習歷程,而非讓學生自己完成,都能從學生進大學後的表現看出來。
高中生上傳學習歷程,各大學校系也同步規畫學習歷程審查流程,提升審核信效度。洪政欣分析,最多校系擬重點審查學生的反思心得,如何用1000字左右的篇幅敘述分析自己的高中三年學習表現及優勢,將是重要功力。學習歷程資料庫也正開發模擬系統,讓學生高一、高二就能預寫心得反思,做為暖身練習。另外,每件學習成果和多元表現都可撰寫100字的內容簡述,未來「用100字吸引教授」也重要。
文/取自聯合報
109學年度全國73所高中「校訂課程」特色搶先看!
6月5日一早,會考成績揭曉,考生就可上國中會考網站或國中會考全國試務會網站查詢成績。接下來,準高一生要立即展開選校大作戰,落點分析、研究學校,每件事都很重要。
108課綱上路,對高中帶來很大的改變包括:增加校訂必修課程4至8學分、選修學分54至58學分。這意謂著什麼?每一所學校都有各自的特色課程,高中選校變得比過去重要,這是108學年度之後升上高中的家長和學生必須知道的重要變化。
中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授林永豐指出,過去多數人選校只看分數、升學率,用量化的單一指標。但現在,選校必須確認,學校有哪些校本特色課程?不同興趣的孩子、走不同進路的孩子,在學校裡是否能夠得到好的支持?
各校會依據學校願景、學生圖像、師資等條件,開設校本特色課程。從學校所開設的「校訂必修」課程,可以看出學校希望培育出什麼樣的人才、學生3年後畢業具備哪些能力,可以作為孩子選擇高中的重要參考。
108新課綱的重點精神包括:素養導向、自主學習、跨域學習/探究實作。嘉義縣教育處課程督學紀志聰分析,109學年度大多數的普通高中所開設的校訂必修課程,有以下四大特色:
1.重視閱讀理解與表達能力:
閱讀素養是孩子能夠終身學習很重要的能力,因此,許多學校開設閱讀理解與表達的相關課程,包括:建中「專題寫作與表達」、景美女中「閱讀力」;北一女、松山高中、新竹曙光女中、嘉義永慶高中、花蓮慈濟高中都開設「閱讀理解與表達」;暖暖高中與高雄三民高中「閱讀理解」、桃園陽明高中「閱讀理解」、新竹女中「素養導向閱讀與表達」、中女中「閱讀素養培力」、中二中「閱讀理解」等。
2.強調外語能力:
擁有外語能力,即可與全世界連結。位於桃園的大園國際高中,以外語特色見長,其校訂必修為第二外語,如德語、西班牙語、法語、日語等。另外,像北一女、建中、新店高中等校,也開設多種外語課程,內壢高中則開設「英語簡報」。
3.學會如何學習、問題解決能力:
自主學習為新課綱很重要的精神,在升上高中之前,大多數孩子沒有自主學習的經驗,因此,學校開課、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學習。例如:中山女中開「中山學習策略」、大理高中「學習工具與學習地圖」、景美女中與前鎮高中「學習力」、樹林高中「學習策略」,師大附中「問題解決能力之養成-閱讀理解與資訊處理」、「問題解決能力之養成-論證與提問」、嘉義永慶「學會學:學習之道」等。
4.培養跨域的探究實作力:
新課綱強調跨域實作,有高達七、八成學校開設跨域的探究或是專題研究課程,其中,有些學校會透過地方學,結合探究與實作。例如:內湖高中「風城奇緣:在地關懷與社區實作」、台中清水高中「清水學」、嘉義竹崎高中「諸羅踏查」台南永仁「奔跑吧!古都」、等。
有些校訂必修「必中有選」
考慮到每個孩子的興趣、性向不同,有些學校的校訂必修課程,提供選修的彈性,也就是「必中有選」,例如:如建中的外語有日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拉丁語等,讓學生依據自己需求修課。
板橋高中的校訂必修「議題探索」,1門課4學分(上下學期各2學分),有10個不同的議題如環境、人權、法治、閱讀素養、國際教育等,供學生選擇。校長賴春錦表示,雖然議題各異,但學生都能從中學習到閱讀理解、資料整理、研究方法及製作成果、發表等能力。
另外,中正高中的校訂必修為「探究與實作」性質,也是必中有選,分五種不同領域(國語文、英語文、社會、數學、藝能等),學生選定一個領域進行探究,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自主學習的能力。
普通高中「高中優質化」相關學校之校訂必修課程
1.基北區(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
2.桃連區(桃園市、連江縣)
3.竹苗區(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
4.中投區(台中市、南投縣)
5.彰化區(彰化縣)
6.雲林區(雲林縣)
7.嘉義區(嘉義縣、嘉義市)
8.台南區(台南市)
9.高雄區(高雄市)
10.屏東區(屏東縣)
11.台東區(台東縣)
12.花蓮區(花蓮縣)
13.宜蘭區(宜蘭縣)
資料來源:http://course.tchcvs.tc.edu.tw/index.asp
資料整理:嘉義縣政府教育處紀志聰課程督學
*備註1:2學分的學校為綜合型高中,其校訂必修課程可以是學科,表格裡未列入學科型的校訂必修課程。
*備註2:因學校每年填報後均會修正資料,請以網站上資料為準,本表格僅就目前資料做整理。
數位編輯:王信惠
圖/文取自未來親子學習平台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公司Quacquarelli Symonds(QS)公布2021世界大學排行,麻省理工連續9年排名第一。國立台灣大學名列66,是台灣唯一列全球前百大的學府,比去年的69名再進步,也創下台大歷年來最好的排名。
QS公布最新世界大學排行榜,調查80個地區共1000所學校,以學術聲譽、畢業生就業力、師生比率、研究影響,以及國際化等項目進行排名。
台灣今年有16所大學上榜,其中躋身前500名的大學依序為:國立台灣大學排名第66名;國立清華大學168名;國立成功大學234名;國立交通大學240名;國立台灣科技大學267名;國立陽明大學298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331名;台北醫學大學387名;國立中山大學416名;國立中央大學465名;國立台北科技大學488名;長庚大學493名。
但今年我國前500名的大學,僅台大、清大、北科大名次有提高,台師大維持名次;其餘大學排名都有微幅下降。此外,這也是北科大首度進入世界500大。
在500大以外,入榜學校包括國立政治大學排名在581到590間;國立中興大學排名在601到650間;高雄醫學大學在701到750間;國立中正大學在801到1000之間。
麻省理工學院改寫紀錄連續9年第一,第2名到第4名為史丹佛大學、哈佛大學、加州理工學院。第5名至10名是牛津大學、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劍橋大學、倫敦帝國學院、芝加哥大學、倫敦大學學院(UCL),依舊是歐美大學的天下。
除了歐美的學校外,排名最高的大學位於新加坡和中國大陸。新加坡國立大學排名第11、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排名第13;北京清華大學排名第15,排名比去年上升。
圖/文取自聯合報
國中會考寄發成績單,志願要怎麼填?中投區超額比序方式採「111點數制」,台中市12年國教種子教師陳建銘,建議志願選填分成「夢幻區、務實區、安全區」3原則。
另外,神岡國中今年改制升格神岡高工,首度招收高中部學生,最大特色是與英國F1賽車學校合作,共同開發機械設備課程。
中投區高中職免試入學會考成績「111點數制」。忠明高中教務主任、12年國教種子輔導教師陳建銘說,中投區考生比去年少了2.4%,但高分群人數上升,再加上配合教育部政策,今年高中每班再減1名,各校比去年又再減收3%學生,「前端學校的錄取分數,應會略微提高,但幅度不會太大」。
陳建銘說,中投區今年招生名額遠超過考生的人數,也就是說「有報名就有學校讀」,但要小心填志願,因中投區幅員遼闊,建議前5個志願序大膽填「夢幻區」、6至10志願可參考去年錄取狀況「務實區」、11個志願序之後填「安全志願」。
陳建銘提醒家長、考生,中投區的超額比序是「先比積分,再比點數」,舉例來說,甲同學5科A積分是30分、積點是75點;乙同學4科A++、1科B++積分28分,積點卻有96點,以中投區規則,會先錄取積分高的甲同學。
另外,高職的志願是「校科同分」原則,連續填同一所高職、不同科別都算同一志願序積分。台中神岡國中今年升格神岡高工正式招生,預計招收機械科2班、實用技能學程機械加工科1班,每班35名,保留直升名額25人,其餘對外招生。
陳建銘建議,考生填志願有疑問可直接詢問導師或輔導老師諮詢,他們最了解孩子的狀況,也要注意各個入學管道的時程,技優甄審、實用技能學程、直升、專業群科的特色招生,在免試入學填志願前就要決定好,6月17日公布各校實際招生名額、查詢個人序位區間,更有利判斷自己落點。
圖/文取自聯合報
新課綱明年就要導入,這不只是全新一套教科書,更將帶動教育現場的大改變。教學會改變,學習會改變,考試會改變;孩子未來要學新的「能力」。這些「能力」,正式的名稱叫「素養」(competency),12年國教新課綱最重要的關鍵字。未來教育,學生不只是學「知識」,更要學「素養」,一種「知識+態度+技能」加總的新學習,新能力。
新課綱明年就要導入,這不只是全新一套教科書,更將帶動教育現場的大改變。教學會改變,學習會改變,考試會改變;孩子未來要學新的「能力」。
這些「能力」,正式的名稱叫「素養」(competency),12年國教新課綱最重要的關鍵字。未來教育,學生不只是學「知識」,更要學「素養」,一種「知識+態度+技能」加總的新學習,新能力。
A:知識更新太快,人才必須學會如何學習因應變化。很多國家的課程改革都往這個方向推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歐盟等均大力推動終身學習,十分重視以「素養」為核心的教育革新,以回應高速改變的環境。
A:定義上,素養=知識+態度+技能。是能夠靈活運用的能力,表現在自我學習、解決問題、適應未來等行動中。舉例說明,關於地球暖化,過去背死知識型的學習會專注研究臭氧層、二氧化碳等,但學素養則同時強調三個面向:
1.關鍵訊息的研究(知識)+
2.我做為世界公民的責任(態度)+
3.我可以用什麼方法、從哪些面向一起解決暖化問題(技能)。
A:台灣新課綱強調的核心素養有9項,分屬3個面向
關於個人的基本能力:「自主行動」面向,有以下3項核心素養
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3.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關於個人與外界關係:「溝通互動」面向,有以下3項核心素養
4.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5. 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6.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關於個人如何融入世界:「社會參與」面向,有以下3項核心素養
7. 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8.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9.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芬蘭2016年推動的新課綱訂出7項素養,與台灣的高度重疊:1.自我照顧及管理日常生活、2.思考與學習如何學習、3.文化素養、互動與表達、4.多重讀寫能力、5.資訊、通訊與科技素養、6.職涯素養與創業精神、7.分享、參與及建構一個永續的未來。
A:核心素養表述全人教育所追求的內涵,是各領域/科目課程綱要發展的共同內涵,也指引學校課程發展、教材與教學、學習評量的規劃及實施,每個科目授課時都應導引學生同時學習素養,並盡量連結到9項核心素養。學校要在教學科知識的過程中,同步導引學生練習技能,並形成態度。
A:2017年3月,大學招聯會宣布,大學入學命題,將逐漸朝向綜整與基本能力素養,而非片段的記憶性知識,強調新課綱素養及跨領域的精神。隔年,107學測題型出現大約兩成的素養題,呼應新課綱的精神。
素養導向的命題有三大重點方向:1.情境化、2.重視整合運用能力、3.跨領域、跨學科。
A:根據國際備受肯定的素養課程經驗,教學上有個20/80原則,老師的講述只占20%、80%時間用來設計學生參與的教學活動;十分重視探究、實作、實驗、討論、小組合作、反思、表達等活動。學生學習上高度參與,效果較佳、容易激發興趣,加上有反思的歷程,對事情形成觀點和態度,能夠跳脫過去純背誦死知識的單薄。
A:新課綱精神瞄準未來教育,關注未來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原則上影響力也將擴散到家庭端的教養方法。過去幫孩子填滿學習時間、急著給予標準答案、擔心與主流不同的教養,或許也應調整;新課綱規畫出新的學習、升學路徑,給予孩子更大的自主空間,希望將家長、學校、學生,從制式教育中解放。
父母可以參考新教學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帶著孩子多探究、實作、討論、鼓勵反思、表達。
A:《未來Family》2018年5月出版的新刊,附上四張未來各階段學生的學習新路徑圖表,讓家長秒懂新課綱在改什麼。分成小學(總表)、國中、高中、高職學生適用的圖解新課綱。
原文:素養懶人包 | 5分鐘看懂素養 新課綱要孩子學哪9種新能力?